2010年6月12日 星期六

回顧邦加契約華工

舊中國出國華工的恥辱
18-20世紀有無數中國勞工或稱華工或契約華工,他們被人口販誘騙,拐賣到南洋的印尼棉蘭種植圓和邦加、勿里洞的錫礦場(Parit)當廉價勞工。人口販和顧主把中國勞工(下文稱華工)當成豬子般的歧視對待,故他們又被稱為“豬仔”,是出國華工的恥辱。在邦加,客家話叫華工為“巴力鄉” ,是做巴力(Parit)的苦力(kuli)工人之意;邦加馬來話叫華工為Singkek Parit,是做巴力的新客kuli;人們又把年老的華工叫“唐山叔公”。以上對華工的稱呼都含有歧視的意味,是舊中國出國華工的恥辱。
華工來邦加的背景
18世紀管轄邦加的巨港蘇舟已從中國,東南亞輸入華工來邦加採錫礦,因為他們的開採技術較土法先進,錫產高。1812年英國征服蘇舟後,從英屬新加坡、檳城兩人口販中心輸入華工來邦加開採錫礦。1814年荷蘭從英國奪取邦加、勿里洞殖民地統治後,於1816年也從英屬新加坡、檳城輸入華工來邦加開採錫礦直至1873年為止。荷蘭為了掠奪邦加的自然資源─錫礦和胡椒,1852年在文島成立邦加錫礦務局(Banka Tin Wining-BTW),同時強迫邦加人種植胡椒。邦加於1840年仍是人稀地荒─馬來人只有2.4萬人,中國人1.6萬人,缺少勞力,需向人口眾多的中國輸入勞工。
中國因為1840年被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割香港、賠款。1846年英法等八國聯軍侵佔北京、1850年爆發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戰爭而處於內憂外患、經濟破產、民不聊生、社會失業嚴重,又被迫於1858、1860年與英法簽訂不平等的天津、北京條約和1866年與英法簽訂《外國招工章程條約》,允許外國招募中國勞工,荷蘭也於1873年加入上述招募勞工條約。於是荷印當局責成邦加錫礦務局(BTW)通過香港的人口販“好時洋行”在廣州、廈門、福州和海口等華南城鎮以契約的形式招募大批華工到邦加開採錫礦。他們實質上是被誘騙的廉價的奴役勞工。應征者是男性的無地佃農和各階層社會青壯年人。“好時洋行”從香港把上述華工如對待豬仔般的歧視,把他們置於荷蘭船艙底積壓,付運到邦加文島交給邦加錫礦務局,在運送途中,有許多華工被悶死被扔進海中。邦加錫礦務局對華工挑選身健體壯者錄作錫礦工,把他們剃短髮、掛牌、拍照作身分、工作證,發給“巴力郷”工作服,草蓆等,交由武裝警察押往所屬的巴力去開採錫礦。邦加錫礦務局將體弱的華工轉讓給胡椒園主作園丁。邦加的華工陷入勞役的深淵。
邦加的錫和邦加錫礦務局
邦加盛產錫有錫島的美誊,聞名世界。邦加的錫(Timah-Stannum ,Sn)是黑褐色光澤砂,熔點低,比重7.28;錫金(磚)含純錫99%以上,含小於1%的金、銅等。純錫金碾延性強,用做合金、金箔等,用途廣,是重要工業,戰略物質。邦加的錫礦蘊藏於地下,沖積河床和海底。
邦加錫礦務局(Banka Tin Wining-BTW),總經理(“錫王”)由荷人擔任,其下是荷人的各經理和荷人督察(Opziender)。督導之下是巴力頭(Kepala Parit),由忠於荷人的華人擔任。巴力頭之下是工頭(Kuasa),分一、二工頭和帶工(帶工負責帶領礦工在礦場開採錫礦的生產勞動),此外巴力還設有“親丁”負責糧食等事務;財庫負責財務、統計;技工(Mandor)和衛生員(Manteri),邦加錫礦務局是組織嚴密,效力高的系統。
華工艱苦的生活和艱險的開探錫礦勞動
赤貧的華工從中國來邦加的旅費和在錫礦試用期的食宿等費用被安排向顧主賒欠,他們須為顧主無償勞動半年到1年作賞還,實際上已被顧主剝削半年至1年的勞動剩餘價值。
華工住的是在錫礦場附近搭的棚屋“長工寮”,睡木條或木板疊成的床,宿舍環境差。華工的伙食由雇主提供的次品(含有稗谷)糙米煮成的大鍋飯,配次品鹹魚和青菜作為主食,逢年過節才有加菜肉食。在荷蘭雇主默認下巴力頭在“長工寮”開設賤買貴賣店為華工補充飲食,從中盤剝;也在荷蘭雇主默認下巴力頭讓“長工寮”賭、毒存在,並向華工放高利貸,借款進行賭博,又是盤剝。華工普遍陷入賭、毒而墜落,契約屇滿不能脫身,成為被長期剝削的廉價勞工。華工因長期飲食營養不良又長期浸水勞動,不少人患上水腫病或下肢潰瘍病。
華工開採錫礦的生產勞動分為三類人:1.試用期工;2.續約期工;3.長工(工作五年以上的契約長工)華工的生產勞動計酬分為二種:1.計時工─每天工作超過8小時;2.計件工─生產勞動超過體力的定額(每天挖掘6立方米)的錫礦土。華工如不能完成生產定額,受到懲罰和扣工資。
華工在工頭編排,由帶工帶領,挖掘預定有錫礦的荒野或沼澤地,用鋤頭、洋鎬、畚箕、扁擔,把一擔擔的錫礦土挑上淘洗場,利用水力─沉澱原理把比重輕的沙土沖走,沉澱比重7.8的錫沙,成產品錫。邦加話稱此淘錫法是“拉沙溝”是華人創造的生產方法在華工日以繼夜長年累月的挖掘,錫礦坑愈深,往往積水成湖,礦工須浸水勞動,損害健康;礦坑也往往塌方,埋沒礦工而喪生;礦工由坑底沿狹窄的渡橋往上挑擔錫礦土時因滑腳或體力不支而墮坑喪生。以上工傷、喪生率十分高。
華工在勞動中也經常遭到工頭、帶工的歧視、打罵、甚至迫害、滅跡。荷蘭雇主和荷印當局對華工受的迫害“視而不見”,加以慫恿。華工的生命安全毫無保障。
華工的工資待遇低廉與他們勞動創造的剩餘價值不相稱
荷蘭人雇主安排華工的勞動生產時間超越國際規定的每天工作8小時和超體力的定額勞動,但付出的工資待遇卻低微,與他們勞動創造的剩餘價值不相稱。請閱荷蘭學者卡德寫的《中國人在荷屬東印度(印尼)的經濟地位》書中所記載:“1930年邦加華工工作1天的成本是每人1.22盾,其中工資只有0.374盾,其餘扣除部分:獎勵金0.032盾、伙食費0.477盾、宿舍費0.049盾、醫療費0.099盾、遣送回國費0.034盾、發給工人的工資0.374盾,實質上只是零用錢。又請閱荷印當局與荷人雇主對華工工資的規定每月工作26日,每日12小時的工資如下:
試用期華工(半年至1年) 每日工資0.24盾 (二方四生) 每月6.24盾
續約期華工 (1年至3年) 每日工資0.31盾 (三方一生) 每月9.36盾
續約期華工(2年至4年) 每日工資0.41盾 (四方一生) 每月10.66盾
續約期華工(5年以上) 每日工資0.51盾 (五方一生) 每月13.26盾
雇主對以上工資只發放80%,20%扣留,待華工契約屇滿時扣除華工的債務,余下款項才發放。
從以上數據看出華工每人每年的總收入是(0.24+0.31+0.41+0.51)盾÷4×26×12=114.66盾。
1925年全邦加各錫礦場共有21700人開採錫礦,平均每人每年生產錫礦砂1874擔。當時每擔錫砂的純利潤是128.89盾(已扣除成本52盾),華工每人每年為雇主創造的利潤是128.89盾×1874=24萬盾。可是雇主每年發給華工的工資只是每人約114.66盾,多麼低微,與他們勞動創造的剩餘價值不相稱,遠遠小於1%。
華工反抗荷蘭雇主、荷方人員的歧視、壓迫
華工不堪於雇主、工頭、帶工的歧視、剝削、壓迫和為了生存、勞工權益,不間斷進行抗爭。他們以怠工、逃亡、甚至自殺。到19世紀未華工階級覺悟有所提高,而於1900年組織起來進行暴動。1900年邦加高木縣(Koba)的華工由鄭十五、鄭十六等人為首成立300人的暴動隊,他們以廣西反法黑旗軍首領劉永福又名(劉義)作師兄,頭纏紅巾、腰系紅帶,以刀棍為武器沖擊高木、檳港、烈港的一些錫礦場的荷蘭人和巴力頭、工頭、帶工傷了一些人。人們稱這次暴動為“劉義起義”或“劉義戰爭”。“劉義起義”雖然失敗,首領鄭十五、鄭十六等人,被荷印當局處以絞刑,但此事件標誌邦加錫礦工人的階級覺悟,為勞工權益而斗爭的里程碑。
日佔時期華工終止來邦加、錫礦場華工度過艱險的3年8個月
1942日本侵佔印尼,邦加淪陷,華工終止來印尼、邦加。在日軍登陸邦加之前,錫礦務局荷蘭人大都逃離邦加,留下者被日本人關在集中營;邦加的錫礦業關閉一段時間,華工處於失業、斷糧(工資)斷口糧(伙食)飢荒狀態,有不少巴力的華工餓殍遍野的慘景。日佔時期也有部分巴力的華工開墾荒地種木薯、番薯等作物度荒。日佔時期也有許多華工離開巴力自開菜園以度荒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1946年荷蘭人又重來邦加、邦加的錫礦業逐漸恢復生產,但很多華工因為日佔時期失業、飢荒的洗禮,相當部分人流失了,由土生華人或印裔勞動力補充。
印尼獨立後的1952年,邦加的錫礦務業被政府收歸國有,成為邦加國營錫礦局(Tambang Timah Bangka-TTB)。
華工契約届滿脫身的歸宿
華工有幸能在契約届滿脫身者獲邦加錫礦務發給脫身憑札,脫身憑札記錄的勞動表現和獎懲,例如病工、逃工、懶惰工等的記錄。憑札分3種:
1.泥皮簿憑札─發給工作滿2年的華工,他們可回國或繼續當錫礦工;
2.青皮簿憑札─發給工作滿3年的華工,他們可居留邦加從事種植業;
3.黃皮簿憑札─發給工作滿5年的華工,他們可居留邦加或印尼或新加坡。
脫身的華工多數選擇當錫礦工和居留邦加從事以種植業為主或其他行業,繼續在經濟上貢獻邦加,並與當地華人婦女、馬來婦女結婚,繁衍土生代的邦加華僑華人群體。
1949年新中國誕生,有相當部分的邦加華工,偕眷回國,也有相當多仍單身漢(王老五)者回國度過他們的下半生。
華工對邦加的貢獻
從18至20世紀,1942年的通常年份約有2-3千名華工來邦加,終生長居邦加者約有8萬人,他們與當地婦女結婚,繁衍土生代的邦加華僑華人群體,對邦加經濟、社會、文化都作出重要貢獻。單以1921-1926年邦加每年生產錫5-6萬吨,創造利潤1億3千萬盾。截至1925年華工開採了259座大小錫礦場,創造天文數字的財富。荷蘭女皇威廉米娜(1890-1962年)1898年加冕時說:“除了巨港的石油外,邦加、勿里洞的採礦業是荷蘭國庫一項穩定、豐厚的“金盆子”。法國學者布羅爾寫的《今日荷蘭》書中說:“1936年荷印東印度(印尼)的錫礦產量占世界的21%,邦加和勿里洞占荷印東印度(印尼)的錫礦產量的67%和30%”。實際上邦加錫礦產量占世界的12.4%。錫礦業是邦加的經濟命脈,是華工為主力軍創造出來,他們對邦加經濟、社會的貢獻是不言而喻的。此外,華工還給邦加傳播了中華文化、三教文化、農耕技術、陶瓷業技術等。
華工還是18-20世紀胡椒、橡膠種植業的園丁和園主。他們創造了胡椒直柱種植法,提高產量一倍。19世紀邦加的白胡椒產量占世界的80%,“文島白椒”聞名世界,是以華工為園丁所創造的。此外,華工是邦加蔬菜種植業生產的主力軍。
總結:華工契約届滿後多數終生居留邦加,與當地婦女結婚,繁衍土生代的邦加華僑華人群體,組成了印尼,邦加社會歷史、文化的組成部分,具深遠的意義。
(參考圖:左,華工採錫淘錫勞動;,華工脫身憑札;右“劉義起義”領袖英勇就義。)

參考資料:“印華史”、“魂書”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