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2日 星期六

探討邦加島名稱的來歷及其行政區劃的變遷

(一)邦加島(Pulau Bangka)名稱的由來
邦加島(Pulau Bangka)名稱的來歷和演變,歷史記載有幾種,但符合邏輯或可信的史料顯,邦加島是在印尼爪哇和蘇門答腊島以及新加坡的海域交匯處,並相隔只有16海浬邦加海峽(Sl Bangka)與蘇門答腊島相望,是海運船隻必經的島嶼;從古代以來每天有頻繁的海船經過邦加島的周圍,有眾多的船隻往往須停泊於邦加島補充食水或修理船舶。因此,人們就稱邦加島是 Wangkang (東南亞Austronesia語稱呼中國船)之島。歷史資料也顯示,邦加島的居民是馬來人、布吉斯人、烏敦人(Orang Melayu、 Bugis、 Butun)乘海船來邦加島定居的。從宋代起邦加島已有中國人的船隻停泊,並有中國人居留,他們稱邦加島為 蠻山 島,意即未開發而遍野是茂密原始森林之島;明代中國人稱邦加島為 棚加山 或 彭加山 ;清代有更多中國人來邦加島並稱之為 網甲山 或 蚊甲山 。這標誌著中國人與邦加島有著極早和密切的人文、經濟的交往;中國人也與原先定居邦加島的馬來人、布吉斯人、烏敦人和睦共處,並與人數眾多的馬來婦女通婚,誕生土生代 唐人 (當地馬來人稱 唐人 為 晉人 ─Orang Cin)。十七世紀荷蘭人佔據邦加勿里洞島,並稱邦加島為 Banka ;英國人於1814年從荷蘭人手中奪取邦加勿里洞島,並稱邦加島為Monomby(以Gunung Menumbing為邦加命名),1916年荷蘭又從英國奪回邦加勿里洞的統治,仍稱邦加島,為Banka。1910年邦加槟港華僑成立中華會館,並稱邦加島為 邦加島 (Pulau Bangka),沿用到今天。 (參考:Timah Bangka Dan Lada Mentok)(P.1-2); “魂書” (P.23-24)等。
(二)邦加島的行政區域及其變遷
邦加勿里洞屬巨港蘇丹(Kesultanan Palembang)所管轄。荷印當局和印尼當局,將邦加島劃分為8個縣級行政區,俗稱 八港 或 八港門 ,如下:槟港( Pangkalpinang)、烈港(Sungailait)、勿里洋(Belinyu)高木(Koba)、楠榜(Jebus)、沙横(Toboali)、文島(Mentok) 、和流石(Baturusa)。 槟港( Pangkalpinang)是邦加島首府和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8個行政區現在都改為市級行政區,下設有22個縣、鄉、鎮府,即13個縣級府和9個鄉鎮府以及4個中等縣級市。13個縣級府有:1.Mentok 2.Kelapa 3.Sungailiat 4.Menduk Barat 5.Sungai Selan 6.Koba 7.Lepar/Pongok 8.Jubus 9.Belinyu 10.Merawang 11.Pangkalan Baru 12.Payung 13.Toboali;9個鄉、鎮府有:1.Riau Silip 2.Pemali 3.Puding Besar 4.Simpang Teritip 5.Tempilang 6.Simpang Katis 7.Air Geges 8.Simpang Rimba 9. Bakem。4個中等縣級市有:1.Pangkal Balam 2.Rangkui 3.Taman Sari 4.Bukit Intan。
邦加島與勿里洞島合成新的邦加勿里洞省後,邦加島分兩市三縣:兩市即槟港和烈港市,三縣即文島縣、烈港縣(包括勿里洋、楠榜和烈港)、沙橫縣(包括高木、沙横、Kurao島、Pungo島等)。(參考:Timah Bangka Dan Lada Mentok; “魂書” 等。)
邦加島參考圖